守護敦煌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蘇家英
【資料圖】
公元366年的一天,敦煌鳴沙山東麓響起叮叮當當?shù)那脫袈暋撔男薹鸬臉穬V未曾想,自己鑿壁開窟的錘音回響了千年。莫高窟立于天地間,世界文化的一朵奇葩悄然吐露芬芳。
公元1943年的春天,莫高窟洞外飛沙走石、風聲獵獵。意氣風發(fā)的常書鴻毅然來到了敦煌,揭開了莫高窟保護的序幕。莫高窟迎來守護者,這朵奇葩再度驚艷綻放,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敦煌,是古絲綢之路上的“咽喉之地”。千百年來,由于絲綢之路的持續(xù)繁榮,印度文化、波斯文化、希臘文化與中國文化在這里匯聚交流發(fā)展,在東西方文化不斷地交流互鑒中形成了富有中國精神、中國氣派的藝術。敦煌莫高窟,這顆絲綢之路上的明珠,現(xiàn)存洞窟735個,其中保存完好、存有壁畫和彩塑的洞窟492個;壁畫4.5萬平方米、彩塑2000多身,距今已有1650多年的歷史,是全世界僅有的兩個符合世界文化遺產(chǎn)全部六項標準的遺產(chǎn)點。
歲月漫漫且無情,因為歷史、自然等因素,敦煌莫高窟文物保護曾面臨巨大壓力?,F(xiàn)在的人們還能有幸看到這些“寶貝”,并非易事。我們能否讓千年壁畫、塑像再流芳千年,讓子孫后代也有同樣的“福祉”,更是難事。
保護、研究、弘揚,保護為先。常書鴻之后,段文杰、樊錦詩等一代代莫高窟人扎根大漠、賡續(xù)接力,與挑戰(zhàn)較量、與時間賽跑,在文物保護之路上越走越穩(wěn)。
殘垣斷壁、風沙掩埋、崖體坍塌……歷史照片顯示,莫高窟大量壁畫曾暴露在風吹沙打、日曬雨淋的露天環(huán)境中,整體風貌破敗不堪。
1944年,在一批有識之士的大力倡導和社會各界的聲援下,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成立。這標志著,敦煌石窟結束了約400年無人管理,任憑損毀、破壞和偷盜的歷史,翻開了保護、研究和弘揚的歷史新篇章。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第一任所長常書鴻帶領第一批工作者,在條件極為艱苦的情況下,制定了清理洞窟積沙、種植防沙林帶、安裝部分窟門、修建防護墻等一系列有效管理辦法和保護措施,使石窟面貌得到初步改觀。
敦煌石窟保護專家孫儒僩在《我所經(jīng)歷的敦煌石窟保護工作》一文中說,累積三四萬立方米的流沙,清除完了就完了;即便是已開裂或即將倒塌的塑像、空鼓起甲的壁畫,也是或修繕扶正,或修復加固,都是修舊如舊,什么痕跡也沒有留下。
的確,不同于研究出專著、有別于臨摹出畫作,在保護工作中“有些事情沒有留下什么痕跡”。如今,夯土的圍墻已經(jīng)倒塌,化緣安裝的窟門換了新顏,絞盡腦汁設計的“引水沖沙”、防沙墻、防沙溝、“導沙帆布筒”或許在今人眼里略顯“小兒科”,但在當時,件件樁樁無一不是開創(chuàng)性舉措,點點滴滴無一不是奠基性工作。
一畫入眼,萬事離心。在常書鴻、段文杰、樊錦詩們身后,是一代又一代“打不走的敦煌人”,他們守著敦煌石窟對抗時間“巨力”,辛勤耕耘于荒蕪卻又開闊的大漠之上,形成了“堅守大漠、甘于奉獻、勇于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實施了莫高窟崖體加固工程,解決了洞窟圍巖穩(wěn)定性問題。
20世紀80年代至今,通過開展國際合作,將科學保護理念和先進分析技術引入到石窟保護中,使敦煌石窟的保護工作從看守和搶險加固階段逐步進入到多學科綜合性保護階段,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古代壁畫和土遺址科學保護程序、技術和工藝。
傳承,守護。面對敦煌莫高窟這座中國古代藝術的寶庫,敦煌研究院以行動詮釋“石窟保護永遠沒有句號”。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表示,敦煌莫高窟位于西北干旱地區(qū),文物材質特殊,對氣候變化十分敏感,因而敦煌研究院長期持續(xù)關注、監(jiān)測、研究莫高窟所在區(qū)域的氣候變化。
近十年,莫高窟實施本體保護、崖體加固、環(huán)境整治等文物保護項目51項。截至目前,敦煌研究院已累計完成86個洞窟整體保護修繕,形成了古代壁畫保護、沙礫巖石窟崖體加固、風沙災害綜合防護、石窟監(jiān)測預警等成套關鍵技術體系,建成了國家古代壁畫和土遺址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探索,創(chuàng)新。20世紀80年代后,敦煌研究院不再單純地“施醫(yī)治病”、應急搶修,而是動用很多分析方法和監(jiān)測手段,逐步邁向科學保護。而今,敦煌研究院朝著新方向,追著更高的要求,在平臺建設、學術研究、人才培養(yǎng)和技術支撐等方面發(fā)力,推動敦煌文物保護事業(yè)不斷邁向新的發(fā)展階段。
數(shù)字時代,數(shù)字化是最好的選擇。近四年,為了讓敦煌壁畫、彩塑信息永久保存、永續(xù)利用,敦煌研究院緊跟信息技術變革的時代步伐,率先在國內文博界進行文物數(shù)字化的探索研究,形成了一套科學的壁畫彩塑數(shù)字化技術,制定了十幾項文物數(shù)字化保護技術標準與規(guī)范,“數(shù)字敦煌”建設更是成果喜人。
在前不久公布的2022年度甘肅省科學技術獎勵決定中,敦煌研究院“基于傳統(tǒng)工藝科學認知的夯土遺址劣化機制與保護技術”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這是敦煌文物保護工作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從最初的用雙手清沙、引水沖沙、修建“土坯防沙墻”,到崖體加固、環(huán)境保護,再到多場耦合實驗保護研究;從早期的自然開放到正式開放,到預約參觀,再到“數(shù)字+實體+預約+實名”;從“數(shù)字敦煌”資源庫開放,到成立文化遺產(chǎn)數(shù)字創(chuàng)意技術聯(lián)合實驗室,再到上線全球首個超時空參與式博物館“數(shù)字藏經(jīng)洞”……隨著時代變遷,方法、技術、手段不斷升級完善,使敦煌石窟得到最有效的保護,也使敦煌研究院逐步發(fā)展成我國擁有世界文化遺產(chǎn)數(shù)量最多、跨區(qū)域范圍最廣的文博管理機構和最大的敦煌學研究實體,在保護、研究、弘揚方面處于全國乃至國際領先地位。
進入新時代,世界藝術寶庫莫高窟將重煥生機活力,唱響盛世之音。越來越多年輕的守護者必將追隨前輩的腳步,接力守護敦煌。他們被“莫高精神”浸染,身上既有著老一輩守護者踏實嚴謹?shù)闹螌W精神,又有著新時代撲面而來的蓬勃氣息,于敦煌而言,何其幸哉!于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事業(yè)而言,又是何其幸哉!相信一代又一代敦煌莫高窟人,將和不老的敦煌一道,開創(chuàng)新時代世界文化遺產(chǎn)保護、研究文物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新局面。
新化月報網(wǎng)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喜迎第六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守護敦煌2023-08-02
- 茂名茂盛城投掛牌轉讓茂名云鼎地產(chǎn)95%股權,底價1019.86萬元2023-08-02
- 常德退伍老兵為軍人減免網(wǎng)約車費2023-08-02
- 不得用非監(jiān)管賬戶收購房款 湖南岳陽嚴管預售資金使用2023-08-02
- 全國百所高校招就處長“才聚包頭”2023-08-02
- 2023中國(固陽)有機黃芪產(chǎn)業(yè)峰會召開 專家聚首固陽共話黃芪產(chǎn)業(yè)2023-08-02
- 固陽黃芪野生種源基地揭牌2023-08-02
- 她沒有辜負自己的職責2023-08-02
- 公開選崗助力基層服務更精準2023-08-02
- 麒麟信安(688152.SH):人員增長主要聚焦在研發(fā)以及銷售端2023-08-02
- 8月2日淘寶每日一猜今日答案 淘寶大贏家8.2答案[多圖]2023-08-02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開展對外傳播戰(zhàn)略合作2023-08-02
- 161家公司獲機構調研 水羊股份最受關注2023-08-02
- 海爾懼怕的對手是小米?2023-08-02
- 水晶般透明 紙書版_水晶般透明第二部2023-08-02
- 中國體壇又一對金童玉女:求婚成功,前中國網(wǎng)球一姐嫁網(wǎng)球教練2023-08-02
- 城市更新之夜、海洋之夜......金沙灘啤酒城的舞臺,頻繁上演“主題推介”好戲2023-08-02
-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yè)丨文旅融合火“出圈” 點燃消費新活力2023-08-02
- 中國女籃挺進四強 球員唐子婷: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來2023-08-02
- 奧園健康達成所有復牌指引,8月2日復牌2023-08-02
- 碧桂園服務預計2023上半年凈利潤23.18億元至25.76億元2023-08-02
- “發(fā)現(xiàn)最美鐵路 走進大美張吉懷”活動在懷化啟動2023-08-02
- 浙江衢州出臺退役軍人住房公積金支持政策:貸款額度最高可增加20萬元2023-08-02
- 7月北京二手房網(wǎng)簽9718套,環(huán)比下降16.3%2023-08-02
- 國家電投諸城100MW/204MWh儲能項目并網(wǎng)2023-08-02
- 招聯(lián)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貨幣政策儲備足 結構性工具仍有空間2023-08-02
- 印度誕生全球第四大銀行;渤健73億美元收購Reata制藥 | 2023年7月全球企業(yè)并購2023-08-02
- 優(yōu)衣庫UT與《進擊的巨人》共迎大結局 Vans攜手Tagi. 呈現(xiàn)夏季海灘|是日美好事物2023-08-02
- 演唱會一票難求 文化消費一定“費錢”?2023-08-02
- 央行:7月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開展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共1030億元2023-08-02